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4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论地图学的属性和地图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耀  成毅 《测绘学报》2015,44(3):237-241
地图学和地图对测绘学和地理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们对地图学的属性和地图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科学、技术、工程3个方面讨论了地图学的基本属性,总结了地图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法理价值和军事价值,对深刻理解地图学的基本属性和地图的价值,推动地图学和地图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智能时代地图学课程内容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敏  邓敏  刘宝举  陈杰 《测绘通报》2021,(6):152-155,165
为了适应当前智能时代大数据的特点和地图应用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地图学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地图学教学的特点,多源地理信息的参考体系差异、多维度地理信息高效可视化、多尺度表达的灵性化、地图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对地图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图学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目标,提出在地图数学基础、地图可视化技术、地图综合和地图分析等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增设新型坐标系知识、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地图应需综合的多尺度表达方法、全息地图理论等主要知识点,并给出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地图综合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级批量综合功能的研制。以1∶5万居民地图层数据的综合处理为例,分别从建筑物目标的剖分、特征参量定义与计算、综合操作决策与实施、综合控制规则建立与表达4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构建"特征诊断→行为决策→操作执行"的完整技术链条。结合样例数据对提出的技术设想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地图制图的目的、人员、对象和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地图的类型、空间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等呈现出显著泛化特征,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The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 phenomena in the space–time cube comes with speci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hen compared with two-dimensional maps. While the added dimension allows the display of attributes that vary with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display rapidly varying temporal data given the limited display height. In this study, we adapt 2D cyclic point symbols to construct 3D surfaces designed along a helical path for the space–time cube. We demonstrate how these complex?3D helical surfaces can display detailed data, including data reported daily over 100 years and data reported in four-hour intervals over a year. To create the point symbols, each value is plotted along the curve of a helix, with each turn of the helix representing one year or week, respectively. The model is modified by varying the radii from the time axis to all points using the attribute value, in these cases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 and four-hourly ridership, and then creating a triangulated surface from the resulting points. Using techniques common to terrain representation, we apply hue and saturation to the surface based on attribute values, and lightness based on relief shading. Multiple surfaces can be displayed in a space–time cube with a consistent time interval facing the viewer, and the surfaces or viewer perspective can be rotated to display synchronized variations. We see this method as one example of how cartographic design can refine or enhance operations in the space–time cube.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achieve fully automated approach for supplying multi-resolution databases with linear objects in each scale. Moreover, the proposed solutions maintain the repea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output data wherever 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input scale. These properties are achieved by keeping the minimal object dimensions as well as the appropriate data pre-processing,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urce points. The classification distinguishes three classes of points: constant (unchangeable), temporary, and inherited. These classes build a structure of cartographic control points. Based on these solutions, the authors proposed an algorithm for linear object simplification based on minimal object dimensions and cartographic control points. It wa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simplification between constant points does not cause geometry discrepancies in relation to the global simplification of the whole line.  相似文献   
17.
安晓亚  成晓强 《测绘学报》2020,49(2):245-255
互联网用户参与的地图制图容易出现视觉冲突、压盖、拥挤等地图表达问题,需要引入地图自动综合协助解决。网络地图中由于原图比例尺和综合后比例尺均难以准确量化,常规地图自动综合基于“原图比例尺-综合后比例尺”判断是否需要综合的方法已不再适用。矢量数据在可视化后会产生视觉粘连,视觉粘连越明显,地图表达效果越差,综合的需求也越强烈。基于此规律,本文提出对视觉粘连进行定量描述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综合。首先,从人类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栅格化思想设计了矢量曲线视觉粘连的量化指标——视觉清晰度。然后,基于“金字塔式”的尺度空间计算曲线在多个比例尺表达的清晰度,并拟合了清晰度的变化函数。最后,将该函数应用于众源地理数据的网络地图综合决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准确判断每条矢量曲线是否需要综合,能有效解决地理数据尺度异质性带来的可视化难题。同时,清晰度变化函数将曲线的尺度描述由静态数值扩展到连续函数,有望更好地支持多尺度空间数据处理及网络地图综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道路重要性的认知与道路周边设施有重要关系,针对现有地图综合道路选取方法中对语义特征考虑不足的问题,将POI数据引入到道路的语义特征分析中,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道路空间特征和语义特征的道路综合自动选取方法。首先,结合POI位置数据构造了道路语义特征度量的3个新参量:设施点密度、重要设施比率和专题设施比率;然后,与道路长度、连接值、总深度值、平均线密度等反映道路几何、拓扑和分布特征的度量参量一起,通过归一化和熵值法赋权进行整合计算,得到道路重要性值;最后,综合考虑道路重要性值、道路stroke构成和stroke连通度的约束条件进行道路的分步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留主要道路、保持道路分布疏密特征和道路连通性的同时,较好地顾及了道路的语义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持综合过程的真实性,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数据的特性上,通过对海图中常见的点、线、面的二维平面图形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在电子海图的自动综合过程中,把要素自身的图形特征和地理特征在图形简化时同时考虑,并保持综合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镇一地图”是全国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基础高清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数据的矫正、叠加,利用Arcmap软件给这些点、线、面数据赋予属性,结合专题信息,选择性地将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内容呈现到一张图上,为今后村镇地图的制作和应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